「本文来源:南海网」8月19日,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关于持续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年8月19日10时起,海口国家高新区云龙产业园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海南省全部降为低风险地区。从7月31日至8月19日,这一轮疫情防控中涌现不少值得点赞的人物,他们有争分夺秒的流调人员、值守封控区14天不回家的城管队员和社区人员等、走村入户加强防疫的基层党员干部,还有医生和企业管理者等等,他们的辛勤付出助力海南防疫取得了良好战果。海口市流调人员:流调工作要分秒必争也要把控好关键细节“结束紧张、忙碌的流调工作,我又要开始职业卫生的工作了。”8月19日10时起,海口高新区云龙产业园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海南省全部为低风险地区,海口市的流调人员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蒙绪发(站立者)与海口市疾控中心流调组临时负责人陈金燕沟通流调情况。(当事人供图)8月1日,海口市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7月31日晚,蒙绪发就被抽调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寻找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作为海口市发现海口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副科长,蒙绪发是第一次参与流调工作,但他很快就上手了,成了流调队伍的骨干力量。“我们流调工作不分昼夜,只要发现了,就要分秒必争。”蒙绪发说,8月1日发现的确诊病例胡某,其曾参与一个夏令营活动结营仪式。他们的流调工作从1日凌晨就开始了,当时的接触人员名单确定,主要以电话询问为主,分很多组进行,主要问家长当天是否去接小孩,有没有跟小孩一起做游戏,确定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随后,其他人员接他们去进行隔离。随后,蒙绪发又带领流调队伍对胡某乘坐航班的同机的人进行流调。“一定要找到乘机人,又搞了一个通宵。”蒙绪发说,有的人留的电话不是本人的,有的是家人帮忙买票,有的是旅行公司订的票,打了很多电话才能确定。在流调中,有的人不接电话,或者接电话后就挂断。蒙绪发说,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可能找他们的人比较多,他要求队员们要有耐心、态度要好。“连夜入户采集核酸样本,连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今晚又将是不眠夜!”8月5日,刚忙完第一例流调工作,蒙绪发又带领队员参与第二例确诊病人的流调工作,主要负责府城片区的10个确诊病例到过的点位,也是追踪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辛苦了,继续干!”半夜接到流调任务,或者发现新的线索,都是常有的事,蒙绪发总是第一时间带领队员们奔赴现场。蒙绪发说,此次流调工作,他也是边做边学,要迅速反应,流调工作要分秒必争,要善于跟人沟通,也要把控好关键细节、行程,比如他(她)跟什么人接触、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等这些信息把握好,信息报上去,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样更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云龙镇卫生院医生马利侨:封控期间温习医技一解封就为八旬老人看风湿病8月19日8时,海口市云龙镇中心卫生院正式解封。医院的48名医护人员很快就积极投入到给患者看病和服务中。正式解封后,医院的全科主治医师马利侨也早早来到自己的诊室等待患者到来。当天上午,80医院解封,患有风湿病医院门口,医院的护士赶紧搀扶他来到马利侨的诊室。“阿公您坐这,我先给您听个诊,您的脚肿得比较厉害,痛吗?”马利侨边问边用听诊器先给老人做检查,听了心率,又俯下身来用手慢慢摁压一下老人浮肿的脚,观察一番。护士扶老人进院。记者陈卫东摄林阿公坐在椅子上,把拐杖放到一边,说这些天腿脚痛风起来疼得没办法走路,只能依靠拐杖撑着慢慢挪。“我从下面的村骑三轮电动车上镇里来,跑了将近4公里的路,前些天吃了些从别的诊所开的药物,但是症状缓解不明显。”林阿公说,今天正好是镇中心卫生院解封,他就骑车过来找马利侨看看该怎么治,他还一边夸赞卫生院的解封给他看病带来方便。“阿公啊,您这是比较典型的风湿性关节炎,您这个状况比较重,需要打针治疗,缓解症状。”马利侨通过检查和综合分析后向老人提了建议。林阿公听罢也直点头同意,马利侨随后扶了林阿公一把,把开好的单子递给林阿公,随后让护士帮忙扶着林阿公去打针。马利侨又投入到给下一位患者的诊断工作中。“我在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已经20年了,这次封闭管理的14天,没能给患者看病,感觉时间挺长的,现在解封了疫情得到了控制,我们医护人员又可以给患者看病和服务了,作为医生,我很高兴。”尽管隔着口罩,但还是能看得出马利侨开心的笑容。封闭管理的这2个星期,马利医院里,而他平时和家人就住在院区的宿舍,封闭期间他就在宿舍居家隔离。虽然封控管理但马利侨没闲着,除了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在院区积极做消杀工作外,他还利用闲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