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百科丨保护母亲河黄河档案知多少

“黄河入海流,真是辽阔啊!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年10月20日,在黄河入海口码头,镜头定格了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的一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黄河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来抓,倾注了大量心血。年10月公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生态治理、产业体系、基础设施、黄河文化、民生建设等各个方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细致入微的安排,搭建起了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

黄河档案作为人们在保护、开发黄河过程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原始记录,无论是在黄河的生态保护或是文化构造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用档案讲好黄河故事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一路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全长公里。它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起步,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千万条溪川。随河流奔腾的,不只是生命之水,还有长流的文化之源。而这一切,都有一个忠实的记录者——档案,跨越山海,不变的是人们对母亲河的重视与爱意。

河南省

近期因为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而频频“出圈”的河南省首先进行了拍摄档案纪录片的尝试。年河南省档案馆联合国际在线,共同推出的微纪录片《档案里的黄河故事·河南篇》并于年6月8日正式上线。该纪录片以河南省档案馆精选馆藏档案文献为载体,通过档案的特有视角,讲述了“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的由来与林则徐治理黄河、黄河铁路第一桥卢汉铁路郑州大桥的建设、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故事等。

山东省

“以典明志”,档案出版物里的黄河,珍稀而典型。《山东黄河记忆》围绕近代以来黄河山东段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人物故事等,以档案解读、亲见亲闻亲历、综述报道等多种题材形式,配以相关档案图片余件;《山东黄河映像》精选照片档案近张,从黄河新生、防洪防凌、工程建设、交通航运、引黄兴利、综合治理、滩区迁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几个方面,展现了党领导山东人民治理黄河70多年的光辉历程;《海外藏黄河舆图集》则寻找了一个特别的视角,精选国外24个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所藏黄河舆图组幅,从大视域黄河舆图、黄河水道经行图、漕海水系黄河图、黄河水利工程图、临黄城厢舆地图五个维度和视角,分门别序加以编排解读,构成一部地理学黄河史。

专题展览是另一种常见的叙事途径。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联合山东黄河河务局等举办了“黄河记忆专题档案文献展”,展出了精选的余件档案。此次展览分“大河之来、大河之患、大河之治、大河之泽、大河之兴”五个部分回首黄河的过往,展示了自年的多年来,山东人民与母亲河相依相连的漫长历史画卷。

助力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黄河河务局今年年初专门载文强调了档案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重要的资政参考价值。

让档案资源活起来、亮起来,是山东黄河河务局学批示、见行动、开新局的又一自选动作。该局还围绕档案资源提出了“一库、一展、一书”项目。

“一库”即与山东省档案局、档案馆、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联合,组织沿黄档案管理单位(部门),合力建设“黄河故事”山东篇章专题档案资源目录数据库,山东黄河河务系统49个全宗单位汇集6大类档案资源目录近60万条。

山东黄河河务局自主研发了山东黄河档案信息管理一体化系统,与山东黄河电子政务系统公文交换模块无缝集成,实现了归档文件收集智能化、增量档案资源数字化,过去需要1周至2周才能办结的归档编号环节,现在能够在线自动完成,且用时不到5分钟,大大降低了档案员的工作强度,归档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

同时,完成机关室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加工工作,将数字化成果挂接至山东黄河电子政务网,为档案查询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滔滔黄河滚滚东流,奔腾万里浩荡入海。无论是小镇还是大城市;无论是河的南边还是河的北边;无论是千年前还是数字时代的今天,黄河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再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一路黄河档案的记录也见证着中华民族崛起之发展足迹。

参考文献与资料

[1]《山东黄河河务局用好档案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shizx.com/hkswh/33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