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说史迎新春#
嗨,朋友们,我是喜欢从历史中吸取经验的那个,你们可以叫我以史为鉴。
黄河就像是中华民族的妈妈,现在的小学课本里,都会讲到在咱中国大地上,黄河像画了个“几”字一样的形状。
可是很多人不清楚,一百多年前,黄河那弯弯绕绕的入海口并不在现在的山东东营,而是直接朝南流,最后和淮河一起流入大海,这就是大家说的黄河夺淮入海。
到了明末清初,因为打仗的原因,黄河河堤长时间没人修,几乎每年都要泛滥。这样一来,下游好几个省的百姓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就连连接南北的大运河运粮路线也给冲断了。
据统计,清朝顺治时期,黄河发生了15次大的决口;而到了康熙刚上台的头十五年,黄河决堤的次数竟然高达67次,真是吓人。
黄河发大水对清朝皇帝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康熙皇帝一上台,就把治理好黄河当成了朝廷的头等大事。
康熙皇上曾对大臣们讲:“我执政以来,觉得三藩问题、治理河道和漕运都是大事,日夜都记挂在心上,从来没忘过,还写下来挂在宫里柱子上。”
图片说明:电视剧《天下长河》里,罗晋扮演的是康熙皇帝。
年夏天,也就是康熙十五年,雨水特别多,黄河和淮河的水位又涨了起来,好多地方都溃堤了,总共有34处决口。
十五年夏天,雨一直下个不停,河水倒流进了洪泽湖,高堰大坝挡不住,崩塌了三十四处……总共溃堤三百多丈,扬州一带全都被水淹了,被冲走淹死的人数都数不清。——《清史稿-河渠志》
年仅22岁的康熙皇上选了位聪明又能干的安徽巡抚,名叫靳辅,让他来当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这件大事。
靳辅接到任务后,首先自己沿着黄河边走边看,了解了个遍。接着,他想了个全面治理黄河的办法,一天之内就给康熙皇帝递了八份报告,说他的治河想法是:“得从整体来看,把河道和航运当成一个事儿,从头到尾一起整治好。”
图片说明:在电视剧《天下长河》里,黄志忠演的是靳辅这个角色。
靳辅当上河道总督后,治理黄河时,一方面他借鉴了明朝治河高手潘季驯的“束水攻沙”这个已经被证明有效的老方法;另一方面,他也动脑筋想出了新招,像“边筑堤边疏浚”这样的新点子。
靳辅在治理黄河时,总是亲自上阵,冲在最前面;他治河不死板,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这些做法都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靳辅对河道官吏和民夫加强了管理,把那些贪污的、不干事的冗员都清理掉了;他还把河道区域分开来防守,并且定期考核,奖惩分明。
靳辅采取的这些措施实施后,尽管黄河有时还会决堤,但大家普遍认为,黄河被治好的希望已经很大了。
图片说明:在电视剧《天下长河》里,黄志忠演的是靳辅这个角色。
但这时候,靳辅因为动了地方官的奶酪,卷进了官场纷争的漩涡,遭到了多次举报。
康熙二十一年的时候,黄河在萧家渡的地方溃堤了,有人对靳辅治理黄河的方法有看法;当时管工程的工部尚书萨木哈等人说,萧家渡溃堤这事儿得让靳辅负责修好。
康熙叫靳辅来京城讨论,靳辅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松口,最后康熙觉得萧家渡这个地方靳辅赔不起,就让他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去监督修建。
康熙二十二年,河督靳辅带头规划,把黄河两岸的21个大口子都给堵上了,河道也大体给清理顺畅了,水流重新回到了老路上。可以说,靳辅把黄河、淮河的水灾问题给大体解决了。
第二年,康熙帝急不可待地南下巡视,重点是看看黄河边上的堤坝。他觉得靳辅做得相当出色,特地赐给他一首诗呢!
读康熙写的河堤诗
守河辛苦忘吃饭,皇帝走出皇宫门。放慢马蹄寻百姓苦,河边感叹人情冷。
哪年不喜欢种田呢?今天就开工。已经下足勤劳劲,希望早日享安宁。
图片说明:电视剧《天下长河》里的照片,黄志忠演的是靳辅,罗晋演的是康熙皇帝,尹昉演的是陈潢。
可是没过几年好日子,靳辅就又一次被人告发了。这次告发他的人地位高了不少,事情也变得严重多了。
康熙二十七年,有人告发靳辅治理河道花了九年时间,但一直没啥成效。
有人指责他贪心抢功、是国家的害虫;有人批评他不会用人;还有人说他“恶行满满”、“搞屯田害苦了百姓”……
更关键的是,这时候的安徽按察使于成龙也认为靳辅的做法有问题。
于成龙是个历史上有名的好官、清官,他觉得靳辅建减水坝的办法还得再琢磨琢磨,他主张直接挖宽海口,好让积水排出去。
图片说明:在电视剧《天下长河》里,苏可演的是于振甲,这个角色的原型是于成龙。
靳辅讲道:下河的海口比内地高了整整五尺呢,你要是疏通了海口,海潮就会直接涌进来,内地的田地还怎么种啊,这样一来,危害可就更大了。
两边争得不可开交,康熙就让九卿都来评理,最后于成龙占了上风,靳辅渐渐处于劣势。从那以后,弹劾靳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在众多批评的声音里,康熙虽然觉得靳辅的话有些地方挺有道理,但靳辅太倔,不听大家的意见,有些地方康熙也觉得不对劲,因此就先免去了靳辅的职务。
靳辅被罢官在家时,康熙还会找他做些零散的差事。就连康熙后来出巡南方,也都带着他一起随行。
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一年,管河道的头儿王新命偷偷拿了库里六万零七百两银子。康熙皇帝知道后特别生气,觉得河道总督这位置还是得找个靠谱的人来坐,所以就让之前的靳辅官重新回到这个位子上。
图片说明:在电视剧《天下长河》里,黄志忠演的是靳辅这个角色。
不过那时候靳辅身体已经很差了,刚当上河道总督没多久,就在任上去世了。
康熙在靳辅离职后,让于成龙来当河道总督。于成龙做了段时间河道总督,觉得之前自己争论的那些都不对,所以就又接着用靳辅的方法来治理黄河了。
康熙三十三年的时候,康熙责备于成龙,说他以前反对靳辅,说开减水坝不好,但现在你做了河道总督,河务还是老样子,没一点进步,这到底是咋回事?于成龙只能不好意思地回答:“我现在也是看靳辅的做法来办事啊。”
康熙皇帝治理好黄河后,黄河就很少再闹大水灾了。靳辅因为在治河上的大功,在康熙和雍正两朝都多次被朝廷表彰。康熙还特地追封他为太子太保,雍正又追加封他为工部尚书,还让他进了京城的贤良祠,享受后人祭拜。
可到了咸丰年间,清朝的实力大大减弱,外面有好多强国虎视眈眈,里面又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乱成一锅粥,压根没办法管黄河河道的修理了。
就在清朝咸丰五年的六月十九号,也就是公元年8月1日,黄河因为下大雨涨得特别厉害,结果在河南封丘县的铜瓦厢这个地方冲开了大口子。一眨眼的功夫,铜瓦厢就被冲得啥也不剩了,河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狂奔而去……
这次洪水决堤,影响了河南、河北、山东还有直隶这四个省,涉及10个州、40多个县,特别是山东,差不多一大半地方都被水淹了。据统计,全国受灾的百姓达到了万人之多。
但这次黄河发大水,清朝却没有像康熙那样的厉害皇帝,也没有靳辅那样擅长治水的好官。从铜瓦厢被冲垮后,二十多年里,清朝一直没办法整治黄河。
黄河在那次冲破堤岸改变流向之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这条黄河路线。
文/用历史当镜子看
参考材料/
《康熙时靳辅治河,造福古今》——广西师大学报上说《靳辅和陈潢:一起治理黄河,功劳大大》——中国三峡提到《铜瓦厢,黄河最后拐的那道弯》——消费日报有讲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