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系昆明市第十四中学届6班学生白洋、杨炫宇两位同学改编,在语文课堂上演唱,才气不俗。本是小编上《故都的秋》布置的一个普通作业,不想学生认真如此,无意间竟为昆明代言了,引发无数学生共鸣。事后重录,并编辑此文,以飨览者。敬请转播,弘我十四声威,扬我春城风采!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知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不知你的温柔
秋风还要吹多久,悲凉尽在心中
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
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
云大杏叶金了秋,落在你的额头
在四季如春的昆明里,这秋季无人问津
花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伴我在翠湖的湖畔走一走,woo~
直到所有的人都离去了,都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走到建设路的尽头,小西门已人潮汹涌
课堂现场表演版
春城的秋文/静水深流
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昆明的秋,却特别地来得缓,来得柔,来得宁静。我的不远千里,要从北方赶到昆明来,也不过想领略一下这“秋”,这春城的秋味。
北方,秋当然也是会给人深刻的印象,但草木凋得快,空气来得干燥,天的颜色显得昏暗,并且又时常多风而少雨。只能感到一种刺骨的凉意,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太浓了,如烈酒,让人怫然作色。这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昆明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北方,每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香山的红叶,八达岭的北风,颐和园的残荷。在昆明不出门去是感受不到秋味的,这种寻寻觅觅的领略秋的感觉,让人迷醉,仿佛在跟一个梦中的女子约会。就是在春城人海之中,约两三好友,早晨起来,买一个官渡粑粑,搭公交到翠湖,你便能看得到黄绿相间的柳影,听得到青天下海鸥的飞声。往百年柳树下一座,朝东享受着着静静的照着的日光,或在桥头拿面包喂海鸥,或静对着半枯的荷叶,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六分的秋意。说到了荷花,我以为昆明这种半枯半绿的状态最好,既不让人感到十分萧瑟,又不会过于浓艳。翠湖的荷花塘里,偶尔点缀着几个野鸭、鸳鸯,秋意便有七分了。
昆明的银杏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那种金黄的蝴蝶般的叶子,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因为时间关系,小编就不多写了,欢迎广大读者续写,促进昆明文化建设。来稿请投:
qq.南宁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