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头条里仁为美仁里潞城

里仁为美 仁里潞城

  何为城市之魂?曰:文化。魂者,主宰也。城市构成因素很多,工农商学,山水地貌,政治经济,屋宇参差,街市道路等等,一言难尽。但简而分之为两大类,一为自然,一为人文。自然不可能为主宰,那么就只有从人文中找。人文的结晶为文化,城市因人文而兴起,以文化而成名,因此说特有文化是城市之魂。作为一城之魂,应该具他处所不见,启外人所未思。坚决避免抄袭雷同。

  一、潞城文化之魂及其来源

  我们认为:潞城精神在原有的“崇仁、包容、求实、敢为”基础上再提炼、再浓缩,应当推为“仁”。这个仁是孔子称道的“仁”,包括“恭、宽、信、敏、惠”五个方面,在潞城有广泛的传承基础,可以涵盖潞城古今人文精神和追求,并可以赋予现代意义。

  《论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庄重、宽厚、信实、勤敏和慈惠五者是仁的五个方面。庄重就不会招到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恩惠就能够很好地役使民众。仁表现在政治上就是自上而下的仁政,表现在伦理上就是对他人忠恕,对自己克己为人的利他精神,是推己及人的爱。仁者爱人,人即人民大众,仁道实际是大众的行为,是由内到外,由己及人的人道主义过程。孔子评弟子颜渊说“其心三月不违仁”,可见做到仁很困难,颜渊也只能做到三个月不改变,其他人只能是偶尔仁一下,或者占五个方面中一部分而已。

  孔子一生的事业可以总括为“修己治人”,目的是“复周礼”,具体是仁和中庸,也就是曾子所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和恭宽信敏惠一样,恭和信就是忠,是克己复礼的意思,宽和惠就是恕,是推己及人的事,敏是勤敏,有勇不让、行之不倦的意思。仁,是我们的追求。

  (一)仁表现在潞城地名和建筑上:潞城境内最早的城市遗址无疑是微子镇。微是夏代的封国,商末为殷微子的采邑,微子本名启,因为封在微而称为微子,得名大致由此而来。商末大乱,微子在微地清正爱民,精心治潞,图续殷祀,结盟周族,协谋灭纣,内应立功,面缚降周,重返微国,终老潞城,协剿武庚,更封于宋。周文王最大的成就是改商以前“以祖配天”的理念为“以德配天”,微子是第一响应并身体力行的人。因此后来被孔子称赞“微子去之,箕子佯为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微子的事迹精神在潞城从未中断,立祠祭祀,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微子镇的地名从古至今从未更变;当地有不仅有比干岭、箕子墓、三仁祠,还流传有《比干访微子》、《无心草》等许多民间传说和一套完整的祭祀程序;

  微子清风为古潞城八景之一;在潞城有多处商代文化遗址,出土有许多商代的青铜器等文物,可以证实;旧潞城县城内四街分别命名为崇智、执礼、怀仁、嘉义四坊,县衙对面建有敦信坊牌楼,都是仁的体现。因此,仁在潞城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二)仁表现在潞城民风民俗上:潞城风俗醇厚,往往看似不近人情的反面表现都有其深层意义,能和正面正能量一体同归,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姑且从仁的五个方面看潞城民俗的反面。

  恭,即庄重、恭敬。旧志记载“神祠梵宇,鼎于宫阙,创葺殆无虚日,而报赛燕会务为丰洁。”潞城赛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境内现存建国前古庙宇处,民居中最显眼的位置是“天地神龛”。慎终最远,古人“丧葬则饭僧设醮,不惜厚费”,“送死一事,终天之恨也,而必选歌练响,鼓乐喧天,铺张锦绣,罗列宝玩,号曰摆局,非多方假手,未克猝办”,“亲死之谓,何竟因以为乐,此士大不可解者”,其实潞城人认为人死为神,去世的先人享受的是和赛社中神祗一样的待遇。除了每年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除夕,每逢先人的忌日、生日,都要上坟祭祖,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应该移风易俗,丧事从简,但民风中每临大事恭敬庄重则从中可见一斑。古人敬天法祖,毕敬毕恭。

  宽,潞城人自古待人宽厚为主,流传周边县市待客之道的笑话说潞城人但见客来,先上一瓶老酒开喝,为的是防止客人起身,下酒菜则需要等到开饭钟点,自己可以省吃俭用,待客不能不极尽丰盛;燕赵多慷慨之士,“风气劲直,刚愎悖礼,争斗逞强”,一言不合,潞城人为些许小事就可以拍案而起,但很多大的怨恨却可以握手而解,一笑泯恩仇,“小忿多不忍,大仇每相忘”,意气归意气,宽的意蕴可以充分体现,是根底里潜在人心的宽厚包容;微子、扁鹊、李卫公都是一度客居潞城,后来却都成为潞城的民间神,岁时祭祀;甚至有在潞城“外地的”比“当地的”容易讨生活的说法。

  信,潞城人好面子,看诚信极为紧要。如服饰“男子鲜华美,而女饰则必称金珠而尚锦绣”,怕人说媳妇在婆家日子过得不好;平日可以吃糠咽菜,但房屋必尽华美;儿女婚娶,男方纳采(彩礼),女方陪送,唯恐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诚心,往往竭尽财力;爱管闲事,言出必践,搭功搭钱不惜。怕其实骨子里是爱,是珍重名誉,爱惜羽毛。

  敏,潞城位处“太行之巅,土寒风肃”,“麦少获,地多芜,田不桑麻,民不商贾”,人民“勤俭而力田,有陶唐氏之遗”。古代鄙视贩运经商,潞城虽处通衢要道,没有一丝好处,反而屡遭兵祸。今天,潞城没有煤炭资源,但改革开放后运输、焦炭、化工等行业在潞城蓬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起连续7年长治第一,最好排名全省十八位,财政总收入年起连续9年长治第一。靠的就是勤敏,是肯干加上动脑子。

  惠,慈惠是骨子里潜意识的流露。潞城“地瘠民贫”,历史上屡遭大灾,常“苟利锱铢,廉耻可忘”,但邻里亲属但有大事,都要上“人情”,共帮互助,济急扶危。以己度人,担心亲邻因为经济不好而把事情办不圆满,担心亲邻因为面子而不借贷,“人情”是别人主动来帮忙,无需担心催讨,可以大方接受,和敛财与否没有关系;每逢灾年,出粮济困,磬家救难的义士在潞城更是层出不穷,志书记载极多。直到今天,潞城人馈赠时最先忖度的还是拿不拿的出手。

  (三)仁表现在潞城古今人物上:潞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符合于“仁”的要求者比比皆是,试举二三以证。微子仁治潞城,扁鹊仁术救人,李靖兵行仁道,自不赘言。

  恭:续咸,东晋时潞城续村人。平素孝谨敦厚,廉守自重。后赵皇帝石勒称帝后计划大修邺宫,续咸时任律学祭酒,上书直言极谏。石勒大怒:“不杀了这个老匹夫,朕的宫殿就修不成。”下旨将续咸下狱。中书令徐光进求情说:“陛下怕听直言,岂不是和桀纣一样。续咸的话能听就听,不能听也应该大度包容,怎么可以杀了他呢?”石勒感叹道:“当了皇帝也由不得自己。朕岂不知续咸的话是忠言,和他开玩笑呢。村野匹夫有了钱都想修个好房子,朕现在富有天下,难道就不能修缮一下宫殿?暂且停工,留待将来吧。”随即释放并赏赐了续咸。

  解琳,清潞城暴村(周武)人。幼年丧父,由祖父抚养成人并教授学问,是潞安府府学生员。为人端谨笃实,廉隅自饬。虽然赤贫如洗,从不无缘无故接受别人接济和馈赠。光绪初年,潞城干旱大灾,解琳靠采摘野菜拌糠度日,穷困挨饿,奄奄待毙,即使如此,碰到村里贫困的人,解琳必定会告诫说:“饿死是小事,丧失操守才是大事,千万不敢因为贫困胡乱行事,被人小看。”大家都很敬佩他。

  宽:赵复锐,清潞城人。居家以孝敬双亲,爱护兄弟出名,在村社有很多仗义疏财的善行。很小就考中秀才,后来却屡试不中,只好以资历出任“安徽布政司经历”这样的小官。后来到丽江府维西县任通判,开诚教化,训导治理,宽厚安抚,辖下少数民族酋长们无不心悦诚服。乾隆三十二年,朝廷用兵缅甸,赵复锐负责运输粮草,深入不毛之地,鞠躬尽瘁,虽按期完差,却因感染瘴气,病死军中。噩耗传到维西,百姓们哀悼他,聚在大街上痛哭。复锐初办军务的时候,公函写信给在京任职的儿子赵滂,教以忠孝大义,信中不涉一句私事。赵滂后来任安徽广德知府,开塘抗旱,捐米赈灾,老百姓都称颂他的恩德。

  李维本,清潞城城内人。在乡里声誉极好,可惜年老无子。乾隆十四年,路经邯郸,恰逢当地大灾,粮食绝收,有饥民恳求将妻子和幼子一并卖于维本,议定银子五十两,签完卖契上路,夫妇分别,一家人抱头痛哭。李维本于心不忍,当场撕掉卖契,原银赠送让他们完聚。巧的是维本的妻子已经年近六旬,这一年突然生了一对双胞胎。众人都说是好人有好报。维本后来活到百岁开外,死的时候两个儿子都已经头发花白了。

  信:赵渊,清潞城人。家贫,一次赵渊外出借贷路过风壑岭,拾到催粮甲总赵可能丢失的钱袋,内有银子四十余两,翻看帐簿后暗暗思忖:丢了这么大数额的银子,恐怕着急的要命。急忙返回寻找赵可能家,找到的时候,听到痛哭悲号,因为丢失官银,赵可能正要自寻短见。赵渊将银子如数归还。乾隆二十七年,大家因为信义推选他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宴请。

  张林英,潞城市赤头村人,年,张林英的丈夫去世,留给她的是3万余元的债务与3个未成年的孩子。“人死了账不能烂”,此后,还债成了张林英人生的全部。执着“欠债还钱”的信念,卖牛、卖粮,元、元……到年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外债,包括店上镇信用社已经“暗定”为不良贷款的元。因为12年还债,年,张林英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敏:陈复新,清潞城嘉义里(含西村、史坊、垂阳三村)人。幼丧父母,平素聪明勤敏,敬慕忠烈。康熙年间担任河北任丘典吏,品行卓异,才干出众。后调任江西庐陵,恰逢三藩叛乱,有人劝他平安为上,复新慨然曰:“我已经接到调令,因为危险逃避,大丈夫的忠义何在?”毅然赴任。押解民夫投军后刚归任所,闻讯贼兵将至,吉安县官民惊散,出城安抚百姓,被俘。叛军意欲委任官职,复新愤然拒绝,乘隙命仆人逃跑后,自缢而死。被他的忠义感动,叛军用棺木盛殓了他。五年后入祀庐陵名宦祠。当时两个儿子年幼,音讯隔绝,多年后才得以归葬故乡,起灵时道边闻讯祭奠者络绎不绝。

  贾秉粟,清潞城王都庄人。幼时家极贫,羡慕别人读书,父送入学说:家贫如洗,供不起你,识得数目就行了。十四岁随父山东禹城经商。经过二十多年苦心经营,家产大兴。弟弟去世早,秉粟待侄儿视若己出,给以资产,教以读书。乾隆五十七年,禹城闹饥荒,秉粟见苦读者,常常资助生活费、赶考路费,诚心劝勉上进。儒生范大敔、丁勋,家贫潦倒,秉粟赠予厚金,使二人专心学问,登第后二人致谢,秉粟谦逊毫不居功,被人津津乐道。禹城有个人无力还债,愿以家产相抵,秉粟当面烧毁字据,不复追偿。晚年在老家定居,更加谦谨,折节下士,敦行不怠。后来他的子侄多人考取功名,成为当地大族。评论说他“直谅而有优容之度,和平而有慷爽之怀,近市而无市心,持盈而无盈志,岂非所称贤豪间者耶?”

  惠:苗德昌,清潞城宋村人。因为辛勤耕田而慢慢富裕起来,乾隆二十九年大旱,秋天没有收成,百姓窘迫困苦,德昌个人代缴了全村赋税。第二年夏天丰收,百姓们前来偿还感谢,他一概不受。后来庚子年又碰上饥荒,黄牛蹄村的田继业刚刚当上执礼里的甲长,为解百姓困苦,独自承担了一里钱粮赋税,卖尽家产缴纳官府,也不复追偿,县令赠送匾额嘉奖他的高德仁义。

  韩长安,潞城常庄人。潞宝集团董事长。汶川地震时期,韩长安将汶川漩口中学落户到他建的长安慈善学校,支付了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所有校内开销。玉树地震后,他又将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多名师生接到山西过渡复学,并承担一切费用。

  二、潞城之魂的现实意义和展现发扬

  文化为魂,系于城市的过去和未来。潞城地域文化可圈可点,只有深入挖掘,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仁”融合到当代文化精神之内,把文化特征和自然特征有效地融为一体,才能守住城市的文化之魂,叫响城市文化品牌。

  (一)精神文明沉淀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仁”作为一种潞城精神,流淌在每一个潞城人的血脉里。韩长安、张林英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郝日芳等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以及已涌现出的2个国家级、14个省级、42个长治市级文明单位和75名长治道德模范和长治好人,这些先进典型,犹如一盏盏明灯,引领着良好的社会风尚。百尺竿头,倡议实施市民素质大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通过选评“最美家庭”、“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护士”、“最美的哥”、“最美红领巾”……带动潞城涌现一个又一个的道德佳话和“好人现象”。让“仁德潞城,好人之城”成为潞城新名片。藉以塑造一种精神,对大善、大美、大爱的“仁”做道德人文上的弘扬,外塑城市之形、内铸城市之魂。成为我们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二次崛起的根本动力。

  (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情感记忆穿越历史,凝为城市之魂,城市之魂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历史建筑遗存上,如何让今天的城市风貌,给岁月以文明,让传统与现代笔断意连,让城市文化与精神延续下去,值得城市规划者们研讨。在多年后,老人们还可以在曾经的街巷口,给儿孙讲曾经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将构成一座城市的魂魄。例如在北庄城市入口处建大型“仁里”牌坊;潞城西街社区残存着唐至明清的古城墙遗址,前中后三巷还遗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建筑,还在城市改造中如果恢复故名“嘉义坊”,规划为古民居下沉广场,恢复古城墙、城隍庙、都御第、窑楼院等一系列文物景观,完全可以打造成成都“锦里”类的休闲场所;再结合城市建设中点缀的景观小品,必可成为潞城之魂的载体。

  孔子曰:里仁为美,处不择仁,焉得知(通“智”)?一个地方有仁德的人居住臻于美善,不选择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潞城符合“仁”的种种要求,将潞城称为“仁里”,将潞城之魂定为“仁里仁风仁德潞城”是合适的。经查,目前尚无城市以“仁”为精神之魂大力宣传的,时值潞城“推进两个优化,实现二次崛起”,潞城之魂——“仁”的推出可谓正当其时。

  潞城城市之魂溯于古,必将耀于今。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shizx.com/hksxs/14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