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外地人来说,海甸岛是一座高楼林立的填海岛,然而在我们老海口心目中的海甸印象,不仅是一个个以庙排序命为村名的传奇之地,而且还有那一条风光优美、亘古不息的海甸溪。时光转动了20年,海甸岛一个个村落变成了一栋栋高楼,一个个古老的印记,有的已荡然无存,留下的,模样却不复从前。武圣庙,俗称海甸二庙,位于海甸溪和平桥头西侧,建于清朝嘉庆戊辰年,光绪七年重修,年1月村民再次集资重修。年海甸溪两岸旧城改造,二庙再次被拆除。这几年,二庙又再次重建了起来,可以说见证了海甸溪的沧桑,承载了老海口的泛黄记忆。古村消亡,古庙新建,不变的是人们心中的神灵。虽然庙宇外观改变不少,但庙前楹联依旧是“气塞天地,志在春秋”,字体依然苍劲有力,总算让我这个故人找到了些许熟悉的气息。不过,新修的二庙,褪去了往昔岁月的沧桑,披上了今朝华丽的新装,现建有一拜亭、一庙堂、一戏台。不同于曾经的古典雅致,今天的庙宇外观装饰多了很多的“龙”。龙蜿蜒盘旋的身姿,让古老的庙宇,焕发了瑰丽、神秘的魅力。环视整座庙宇,有四处的龙让我印象最深,分别是柱梁的蟠龙,额枋的双龙,屋顶的鱼龙和脊吻的鳌龙。首先,盘旋在拜亭的四根柱子四条蟠龙,两两相对,各具神态,造型姿态优美生动。蟠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蛰伏在地,而未升天的龙,多盘在柱子上,寓意祥瑞高贵。其次,屋檐下每一处额枋上的彩绘都刻着两条龙戏耍一棵火珠的形象,即便每一处彩绘双龙戏珠的造型多少有些差别,但折射的都是同一个寓意,表达了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再看屋顶上的鱼龙跃龙门最为生动,两条造型生动、活灵活现的青色鱼龙分置于左右两侧,中间是一座雕工精美的龙门,共同组成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景致,寓意逆流而上、奋发而上的精神品质。最后,脊吻的鳌龙在建筑上运用较为普遍,形象生动,更富装饰性。它是人们祈愿生活安宁、幸福的神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虽然以龙为主要代表的祥瑞图腾渗透了新建庙宇的各个角落,看似美好寓意的背后,我却感受到了二庙村无声的静默。即使不能保留整个村落,至少应该留下一些记忆中的片段,还有一些值得去追忆的美好记忆,这也许二庙人重建庙宇时心里所想。古村已逝,乡愁犹存。海甸溪的住民对曾经的家园,拥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的二庙,容颜已改,然而时不时都会迎来上香祈愿,供奉先祖的二庙人。即便大部分的历史痕迹,已被历史的变迁擦去,但是根植于二庙人心中的乡愁情结依旧魂牵梦绕。这份乡愁记忆是长久岁月镌刻在二庙人的心底最深处的烙印,每每想起那个地方,那份情,他们总会想念起曾经在庙前的每一份欢乐,每一份哀愁,每一份回忆。#写作练习生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