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白癜风病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90711/7292977.html自去年10月1日起,海口全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目前,海口市建成区个居住小区和公共机构已全部配备分类垃圾桶,覆盖率为%,基本实现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海口市初步具备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目前,海口秀英区海秀街道、龙华区滨海街道、琼山区凤翔街道、美兰区和平南街道示范片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配置比例达98.34%,督导员配备比例达%。选取典型小区作为垃圾分类示范点,实行撤桶并点,推行定时、定点、定人管理模式,探索“一户一卡、持卡投放”等成功经验,逐步进行推广。东风桥厨余垃圾气化处理点相关部门制定垃圾分类行动方案近日,记者从海口市环卫局了解到,海口自实行垃圾分类以来,各相关部门皆根据各自行业自有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垃圾分类行动方案。海口市、区已制定《年垃圾分类目标任务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均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各区均制定了《任务分解表》《考核办法》《垃圾分类督导员实施方案》等配套制度,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范围、主要任务、责任分工、保障措施、阶段任务等事项进行了明确。近期,相关部门还修订了《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该办法自年11月1日起施行,已经实施近三年,按照立法相关规定,应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增加撤桶并点、建设垃圾分类屋(亭)等条款。海口分类垃圾桶覆盖率达%海口垃圾分类实行以来,垃圾分类督导员配备基本到位,各区域不同场所已配备名垃圾分类督导员,配置比例99.90%。垃圾分类施行过程中,在海口市建成区个居住小区和公共机构中,已全部配备分类垃圾桶,覆盖率为%,并完成“五有”配置和垃圾分类台账,切实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个小区和个公共机构及相关场所垃圾分类参与率达50%以上。目前,海口市新配置22辆可回收物运输车,5辆有害垃圾运输车,85辆厨余垃圾运输车,辆其他垃圾运输车,74个垃圾转运站,4个区均建成有害垃圾暂存点。设计处理能力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工程已点火试运行,现在海口市其他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达到吨/日,实现全量焚烧。现有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吨/日,海口市初步具备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厨余垃圾经过气化处理后的残渣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58%垃圾分类实施以来,海口资源化回收利用率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海口市日产生活垃圾约.65吨,其中可回收物回收量约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约0.65吨/日,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分出量约吨/日,其他垃圾量约吨/日,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58%。针对餐厨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气体排放是否达标,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臭气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如有超标情况,要求臭气排放超标企业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处罚。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项目的7号机组目前已安装调试完毕,正在试运行,6月底正常投入运行。海口各区大力开展宣传监督工作海口各区想方设法,让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发挥作用。海口秀英区由区街道工作人员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分早上和晚上对辖区内的居住小区(单位)垃圾分类督导员配置、值岗、分类实效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能现场整改的及时督促整改,未能整改的次日由区垃圾分类小组办公室下文督办属地镇、街整改。龙华区在全区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一千万”工程,即“教会上千名学生,带动上万家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公共区域设置23座智能可回收站,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点。琼山区开展“一户一卡、持卡投放”试点工作,通过大数据准确定位不分类市民,实现垃圾分类执法、宣传、督导三体合一,实现了精准宣传与督导,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美兰区各单位采取“人口普查+入户宣传”“疫情防控+入户宣传”模式,深入个居民区、户居民开展入户宣传,先后发放宣传资料约16万余张、张贴宣传海报约3.6万张、环保袋个。混装混运是红线,市民发现可举报对于混投现象,由督导员讲解劝阻,让其改正,不改正的由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司人员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上门劝导,拒不改正的移交执法部门处理。截至目前,海口市各区综合执法局累计开出张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处罚金额共计元。1月5日、2月3日、2月19日,相关部门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部署,强调混装混运是红线,要坚决杜绝混装混运。市民若发现混装现象,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收集点公示的监督电话或海口平台进行举报,查实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记者符小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