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在龙华区遵谭镇群力村委会美万村,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桑树基地,与此毗邻的是一个蚕房,走入其中,一个个乳白色的蚕茧在蚕架上整齐地排列着。
吴雄(左一)为贫困户指导养蚕要点。本报记者邝晓霞摄
“这些有半张蚕茧的,可以卖到多块钱,这活儿不难,见效快风险小投入也低,确实是赚钱的好门道。”美万村村民吴雄说,遵谭镇土地肥沃,十分适合种植桑树,外地需要5个月才能采桑,这里3个月就可以了。
年,吴雄挥别了生活15年的军营,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种桑养蚕的专业人士,看到别人因为养蚕走上致富路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乡人民大多都以种植瓜菜为主,如果引进这个产业,是不是能够帮助大家多个增收渠道呢?”吴雄想。为此,他专门学习了这方面技术后,于年回到家乡着手开展这项事业。
随着对种桑养蚕产业的慢慢摸索,吴雄越来越觉得该产业大有可为。“一张蚕能够产蚕茧90斤,每个月产2次,按照18元一斤的价格算,每月能够达到多元的产值。”吴雄说,目前,他种了10亩的桑树,不仅提供蚕食,未来还能延伸到桑葚果、桑葚酒等精深加工产品,甚至还有桑叶菜肴等特色产品。
“雄哥,养蚕需要注意什么?”“养蚕要特别注意消毒防病,尤其是高温多湿的天气。”当天上午,脱贫户黄锦强在蚕房与吴雄进行交流。黄锦强年脱贫,目前以养牛羊并种些瓜菜为生,得知村里有个养蚕带头人,他慕名前来求教。
为了让父老乡亲一起过上好日子,吴雄还免费为村民提供养蚕技术指导,并在销路上提供帮助。目前,已有10多位村民有意向发展该产业。“对于贫困群众来说,并不需要建造专门的蚕房,自己在家里便可以养,门槛十分低。”吴雄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本村村民的产业都比较单一,如果养蚕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会结合村民的意愿成立合作社,带领大伙共同增收致富。”美万村村民小组组长黄荣介感叹,希望未来有更多像吴雄一样的返乡创业带头人,为村民开辟更宽广的致富路。
相关阅读
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第期婉拒帮扶干部,海口这名脱贫户说“如今我有能力做”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第期
用心精准扶贫,海口这位年轻第一书记的心沉得深!
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第期
她任劳任怨当好贫困村民贴心人
来源:海口日报
记者:邝晓霞、刘伟(特约记者)
编辑:程群
审稿:程忆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