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庙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城市的古庙,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的心理需求,也体现了古代的一种风土民情。在海口老城区高楼并肩、商铺林立的街道中,常有老庙的踪影。这些经历了百年甚至更长时间风雨洗礼的老庙宇,在新式楼房的映衬下,散发着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走进冼夫人老庙,就如同翻开一部海口的史书,看到了一处处动人的人文风景,作为曾经的标志性建筑“五层楼”侧畔,门面不大,宽仅五、六米的样子,深约二十余米。大门外两侧有两根用花岗岩雕凿的巨型龙柱,栩栩如生,十分醒目。大门上方,与之对应的是两只活灵活现的泥雕彩凤。门联:“统一祖功垂千古;造福海南流芳百世。”迈入大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右侧的冼夫人骑马石雕,英姿勃发,几可乱真。庭院两壁橱窗内,陈列介绍冼夫人生平功绩的文字图片和建庙捐资者的芳名。由于地势仄逼,神龛建在二楼上的。沿两边的台阶拾级而上,但见神龛上的冼夫人坐雕神态丰逸,慈眉善目,一派祥瑞之气。龛联:“跃马挥戈威灵显赫珠崖郡,崇仁尚礼惠泽荣施得胜沙”,为儋州中和宁济庙所赠,由林开鸿先生撰写,韩秀仪女士题书。冼太夫人纪念馆,也就是当地人所称的“外沙太婆庙”仍然在此间注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洋气十足的骑楼、历史悠久的冼夫人庙,这两者之间,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联系。殊不知“得胜沙”这一名称的由来,却与“冼夫人庙”紧密相关。得胜沙古称“外沙”,本意为“海口外缠一片平沙”而得名。现在的名称“得胜沙”,则是为了纪念在这里曾经有过的一场抗击海寇的胜利。由于得胜沙的濒海位置,在古代是海盗上岸劫掠的必经之地,又因为这里商贾云集的特点,自然也就成了海盗光顾的首选地。受到海盗滋扰的商民们苦于无力应付,有人就提议在这里设一个冼夫人牌位,希望借助冼夫人“护国庇民”的神威,告别担惊受怕的日子。尽管民间传说明显带有夸张的迷信色彩,但来自史籍的资料也印证了得胜沙名称的由来。据方志记载,道光二十九年(公元年),海寇张十五率领数十艘海盗船进犯海口,当时,水师不及防备,在与海寇交战中官兵死伤不少。这时,清兵把总黄开广率领海府军民在外沙一带与海盗展开殊死决战,在全城百姓的有力支援下,终于打败了这伙贼寇。可惜原庙已先后毁于战火及文革,现庙为年由民间人士捐资兴建,并不断完善。
本文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
海南最美的庙宇——比干妈祖文化园
从”公期“论冼夫人与海南二三事
百年一叹海南岛骑楼
海南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海口骑楼老街
千年流淌光阴——海口骑楼老街修缮工艺展示开幕
赞赏